【金帥防水科普】防水涂料施工常見七大問題分析
12-14

一、立面施工流掛
定義:
流掛是指涂料施工以后涂膜表面留有涂料流淌痕跡或斷紋的現象,常見于涂料立面施工。
產生原因:
一次性涂刷過厚或涂刷區域過度集中。
解決方案:
立面施工時推薦三遍達到1.5mm。施工時,輥筒的移動方向不能在同一條直線,適當攤薄,豎向涂刷之后可再次橫向涂刷,即可避免大多數的流掛問題。
二、涂料與基層脫落
定義:
涂料與基層脫落是指涂料施工以后容易從基層剝離下來,特別是整片的脫落,尤其以立面脫落造成危害較大。通常以JS防水涂料為多見。
產生原因:
主要是基層疏松多土,或基層表面的強度低于涂料與基層的粘接強度,施工時沒有充分潤濕基層或沒有打底。
解決方案:
在施工時,預先涂刷一層基層處理劑,或者將JS防水涂料調稀打底。基層處理劑可提高基面表層強度,涂料調稀打底可提高材料與基層的粘接強度。
實驗數據表明,打底可提高涂料與基層的粘接強度0.2MPa,并且可以明顯提高涂層與基層的滿粘率。
三、涂料平面與陰角開裂
定義:
涂料施工以后平面出現的裂紋類型主要為龜裂、細長條或三角口,陰角出現的裂紋通常為細長的直線,大范圍出現。
產生原因:
平面開裂的原因為:
1、基層疏松或浮土較多,與基層粘不住,涂料固化過程中出現收縮開裂;
2、基面有明水直接施工,出現龜裂的現象。
陰角開裂的主要原因是陰角沒有做圓弧處理,導致陰角部位材料厚度較大,干燥不均勻出現收縮開裂。
解決方案:
在施工前,徹底清掃基層至干凈,如果有疏松的部位,需用砂漿或堵漏王產品修復。之后徹底潤濕基面,并保持潮濕無明水狀態,最好進行打底處理,可以避免起泡、針孔、開裂等問題。
陰角部位在施工之前需抹直徑>5cm的圓弧,并注意在陰角部位薄涂。
四、針孔與起鼓
定義:
材料施工以后出現很多密密麻麻的小孔,局部會出現起鼓的情況。
產生原因:
混凝土或基層在吸水時,水進入混凝土或基層內部,如果基層含氣量較高,水會將基層內的空氣頂出,形成氣泡。此時如果涂料或砂漿涂覆在基層上,氣泡破開則變成針孔缺陷,氣泡不能破開,則造成起鼓問題。
解決方案:
在施工前,徹底潤濕基層至飽和狀態。
對于JS、丙烯酸涂料等來說,可預先將材料調稀打底,封閉基層的小孔。
對于K11/砂漿相關產品來說,潤濕基層至飽和是最實用的方案。
此外,無論是涂料還是K11/砂漿類產品,均可通過涂刷基層處理劑的方式來解決此類問題。
五、掉砂與起粉
定義:
材料施工固化以后,手摸材料表面會往下掉砂子,手上會沾滿灰塵,材料表面強度不高。
產生原因:
通常為水灰比配比錯誤導致,也有可能是材料在固化之前收到水的沖淋導致。
解決方案:
嚴格按照要求配料。
六、攪拌后沉淀
定義:
雙組分材料或者單組分砂漿攪拌以后出現分層現象,上層是乳白色液體,下層為粉子,或者材料用完以后,桶底部明顯有沉積的砂子或粉料材料。
產生原因:
通常為水灰比配比錯誤導致,加水量過多,超過了乳液的承載極限,破壞了材料正常的穩定性。
解決方案:
嚴格按照要求配料。
七、長時間不固化
定義:
材料施工以后長時間(一周或更長)不固化,或者材料表面干燥,閉水試驗時整個涂層全部起皺、起鼓等。常見于丙烯酸酯防水涂料施工。
產生原因:
丙烯酸酯防水涂料依靠水分揮發固化,如果施工空間密閉、空氣濕度較大,且空氣不流通,就會出現長時間不能完全固化的現象。
解決方案:
在密閉空間或濕度較大時,避免使用丙烯酸酯防水涂料;如果已經施工,可采取加速空氣流通、提高環境溫度等方式來促進涂層固化。如果是由于材料沒有固化導致閉水試驗出現起皺、起鼓等問題,則需將整個防水層全部鏟掉,選擇雙組分的涂料進行施工。

下一頁:
聯系我們